在詩篇五十一篇十七節上半大衛說,神所要的祭,就是憂傷的靈。換句話說,在神眼中,憂傷的靈比祭物更寶貴。在十七節下半大衛說,憂傷痛悔的心,神必不輕看。憂傷的靈就是悔改的靈,為著任何罪惡都覺得非常憂傷的靈。換句話說,憂傷的靈是真正悔改的靈。
憂傷的靈,也可譯為破碎的靈,破碎的意思就是不完整。這裡的意思不是破成碎塊,乃是說,你不認為自己是那樣完全或完整的。你若認為你是完全、完整的,你就不會悔改,或承認你的軟弱和你的失敗。你的靈在悔改時,就是破碎的、痛悔的、覺得憂傷的。許多人犯罪以後,不會有破碎的靈,反而會有頑梗、完整的靈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完全、完整的,他們就不願悔改,他們不願認罪。我們不該這樣,我們該一直有憂傷、破碎的靈。
即使我們不覺得自己犯了罪,我們仍需要憂傷的靈。即使我們沒有犯大罪,我們仍會有小錯。在我們的話語、我們的態度、我們的思想、我們的感覺、和我們與別人的談話上,許多時候我們是錯誤的,甚至不知不覺就錯了。所以我們一直需要保守一個憂傷、破碎的靈。不要認為自己是完全、完整、且完美的;沒有人是完全的,所以我們需要憂傷、破碎的靈,悔改並認罪。(生命的基本功課,一八四至一八五頁。)